温州网首页添加到收藏夹设置为自动访问

您当前的位置 :温州新闻 > 社会 正文

温州新闻 本地·特色·分享
  • 刘伯温央视“出镜”的思考

  • 时间:2008年12月02日 06:38 稿源:温州网-温州日报http://www.66wz.com/    字体:
  •  

      荨昨天中午,“刘基故里”文成县南田镇村民徐小娟与家人正在收看《天下第一谋臣》。

      钟建芬 摄

      昨天中午,《天下第一谋臣——刘伯温》在央视“百家讲坛”正式开播。作为我省第一位历史文化名人在央视的“出镜”,不单表明刘伯温已经走出“山门”,同时也意味着我市在创建文化大市中,对于历史文化名人的挖掘和弘扬,又迈出了扎实的一步。

      名人争执的内耗

      刘伯温,字基。他与汉代张良、三国诸葛亮并称为我国历史上的“三大名相”,被后人尊为“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位不朽伟人。作为明朝的开国元勋,是我市历史文化名人之一。随着温州“文化大市”、浙江“文化大省”建设步伐的加快,刘伯温文化研究越来越被学术界和社会各界所重视。

      历史文化名人具有提升地方知名度、打响区域品牌等附加的名人效应。正是这样的利益驱动,名人成为各地的追逐对象。与炎帝之争、舜帝之争、老子之争、姜子牙之争、诸葛亮之争、曹雪芹之争等相仿,文成与青田,也曾经有过刘基之争。

      文成取刘基谥号而得名,所以一度以“刘基故里”宣称。2003年,文成县一位中学教师提出,要更改中学课文《卖柑者言》中作者刘基的注解,把刘基的籍贯由青田改为文成,由此,刘基的归属之争,在青田与文成间升级。这种争执的结果,导致了各地的资源浪费,很难实现优势互补,反而造成了不必要的“内耗”。

      跨越地域的局限

      随着对刘伯温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将关注的视角,放到了对历史文化名人普世价值的弘扬上。

      2006年,文成县首次以政府名义,改变了500多年来由刘氏后裔的家族式祭祀为政府祭祀,这个突破,使刘基从“刘氏的刘基”、“南田的刘基”成为“文成的刘基”。而该县确定的目标,是希望刘基能成为“浙江的刘基”乃至“中国的刘基”,使刘基的“户籍”归属跨越区域,形成更广泛的影响,并因此衍生出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目前,青田石门洞、武义刘基星象太极文化,加上文成南田的刘基故里,可以成就一条完整的旅游线路。

      正是基于这样的设想,文成县力推刘伯温进入央视,促使刘伯温从文成走向浙江和中国。刘伯温系列的主讲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毛佩琦告诉记者,此次刘伯温在央视“百家讲坛”播出,极少涉及地域归属,只是就人说人,就事说事。他认为,避免无谓争执形成合力,大家才是赢家。

      历史名人的“出路”

      温州是个“盛产”名人的地方,比如中国山水诗鼻祖、永嘉太守谢灵运,宋代思想家、永嘉学派的主要代表叶适,明朝嘉靖年间任朝廷首辅、世称“张阁老”的张璁,戏曲史上卓越的剧作家、“南曲之祖”高则诚,毕生致力于治学、兴业、办校的朴学大师孙诒让,词学宗师夏承焘等等。

      但所有这些历史和文化名人,与刘伯温比较,其应有价值还没有得到很好彰显。

      在近代,刘基研究遍及全国以及东南亚、西欧等许多国家。涉及范围包括风水、诚信、谋略、义利等多方面。而近年来,全国各地先后出版各类刘伯温的学术著作50余种,发表研究论文200余篇,相继成立了多个刘基研究会,2004年和2006年,还召开了全国刘基文化学术研讨会和国际刘基文化学术研讨会。而其他历史文化名人虽然都有专业的研究成果亮相,却缺乏系统的研究机构作为主力在支撑,特别是财力投入不足、专业人员匮乏、重视程度不够等,使一大批历史名人在若有若无中存在。

      此次刘伯温进入央视“百家讲坛”,开名人宣传之先河。我们希望在文化大市建设中,能有更多的温州历史文化名人走出去,只有走出“山门”、走出“家门”,名人效应才会得到最实际的转化。

    进入论坛讨论(温州话题)
  • 点击查看温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编辑: 叶因易
  • 我来说两句:
    昵称: 答案: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