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州网
-
鹿城:清点“非遗”家底致力挖掘抢救
- 时间:2008年10月14日 08:58 稿源:温州网-温州日报http://www.66wz.com/ 字体:大 中 小
温州网讯 温州莲花、彩石镶嵌、瓯塑……这些蕴藏着浓郁瓯越风情文化的民间戏曲、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将有定点可看可学。昨天,记者从鹿城区文化馆获悉,设在鹿城文化中心的“民间艺人工作室”已启动建设,预计明年1月向市民开放。
鹿城区历史文化悠久,在2005年的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中,该区首批上报的13个项目中共有7个项目进入省级名录,其中,民间曲艺“温州莲花”和民间手工艺“彩石镶嵌”被收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但随着岁月的流逝和变迁,这些来自民间的老行当、老手艺,如今不少已濒临失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抢救和保护已经迫在眉睫。
从今年3月份开始,该区21个街道乡镇开始再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行“地毯式“调查,按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保护现状等要求,走村入户,全面收集民间传抄的唱本、曲谱、歌谣、谚语、医方、鼓词等各种文献资料和相关的实物,截至目前,已查访记录线索21697条,调查项目涵盖应普查的全部17个门类,其中,较有价值的内容1877项。在此基础上,梳理、筛选了鹿城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预报项目23项。
该区在全面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对“非遗”的保护和抢救工作也同步进行。据区文化馆副馆长周建树介绍,自该区启动非遗普查至今,已累计投入60万元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日前,区有关部门将鹿城文化中心二楼近千平方米的“二厅一室”腾出,改建成“民间艺人工作室”,不仅为民间艺人创造一个潜心研究民间工艺的环境,同时,还将每月或每半月举行一次“非遗传承培训班”,向市民免费传艺,以期为“后继乏人”的非遗找到合适的传承者。此外,工作室外的走廊将被开辟成“非遗”展示廊,两批名录上的36个项目将陆续向市民展示。(郑海华 陈春燕)
进入论坛讨论(温州话题)- 点击查看温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编辑: 林振将
-
相关报道
非遗普查查出2.7万“民间宝贝” 2008-10-12 | |
洞头特色菜“白大生”推荐进“非遗” 2008-09-10 | |
能工巧匠晋京迎奥运 温州“非遗”展演项目受欢迎 2008-08-01 | |
乐清“非遗”赴京展出 2008-07-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