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州网
-
杨成涛代表最关注最期盼:让农民兄弟老有所养
- 时间:2008年03月10日 08:12 稿源:温州网-温州日报http://www.66wz.com/ 字体:大 中 小
温州网讯 作为一名来自农村基层的代表,很少有人像苍南宜山镇宜一村党委书记杨成涛那样在当选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后,以新一届代表的身份二度进京与会。
“不一样了,变化可大了。”昨天中午,身着西装的杨成涛在浙江代表团驻地对记者说。
回忆起第一次参加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情景时,杨成涛说:“那时候,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国家财政收入刚刚突破1万亿元大关,去年已经突破5万亿元了,农民收入也增加了;北京这座城市变得更漂亮、更整洁、更文明。”
这次全国人大会议上,杨成涛和其他三位我省的村支书代表一起,为建立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而呼吁建言。会内会外,他本身就是个积极的实践者和探索者。他所在的宜一村,从1992年就开始实行养老补助金制度。村里60岁以上的176位老人现在每个月能够拿到100元的养老补助金;从2005年开始,村里45岁以上的男性和35岁以上的女性,都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村集体为这些村民支付一半的保费。
杨成涛认为,农民是最讲实惠的,建立让农民能够承受、符合生活水平条件的养老保险制度,低门槛起步,分类定标准,自愿选择参保,不搞“一刀切”,可以让更多的农民参与进来。
来北京之前,杨成涛对此进行了大量调研,征询有关部门和村民代表。担任村党支部和党委书记20多年的经历和经验,让他对搞好农村居民养老保险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现在,宜一村每年投入养老保障的资金有50多万元。今年,村民参加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政策性房屋保险所需要的费用,全部由村集体来支付,村里还建设了26套廉租房……这些,都依靠强大的村集体经济来支撑。杨成涛说:“现阶段,农民仅靠土地收益来解决养老保障的出路的水平是非常低的,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实力,能够更好地为解决农民养老保障提供条件。”
杨成涛最期盼的就是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的早日建立。“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鼓励各地开展农村养老保险试点,这对我们农民来说真是一件大好事,真是一场及时雨。中国有7.3亿农民,占人口总数的56%。没有农民的小康,也就没有全面小康社会可言!”说到这里,杨成涛加重了语气。(记者 黄还春 尤海峰)
- 点击查看温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编辑: 李嘉
相关报道
农民工同城待遇,尚需努力 2008-03-05 | |
农民工自行培训可申请报销 2008-03-05 | |
吕帆“两会手记”:农民代表最“厉害” 2008-03-04 | |
农民代表陈飞把菜篮拎进全国两会 2008-03-04 | |
苍南农信社存贷超百亿 农民足不出户享受金融服务 2008-03-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