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州网
-
农民工同城待遇,尚需努力
- 时间:2008年03月05日 05:10 稿源:温州网-温州日报http://www.66wz.com/ 字体:大 中 小
潘秀慧
今后,市区农民工可参加医疗保险,经济困难的还能申请医疗救助……翻看近几天的报纸,市政府接连下发的《温州市区农民工医疗保险暂行办法》和《温州市区外来困难务工人员医疗救助试行办法》,读来着实让人眼前一亮。
日常采访中,我接触过不少外来务工者。看病难,是他们在城市生活中最为苦恼的问题之一。不管包括药价在内的医疗费用怎么降,相对他们普遍微薄的收入而言,去医院看病仍是件奢侈的事。生了病,很多农民工会选择“熬一熬”。有了这两个文件的出台实施,虽然我们不能就此判断农民工看病不再难了,但情况显然会大有好转,因经济原因而无法送医获治的憾事当会减少。
一个城市政府,以农民工这样一个特定群体的某方面权益为主要内容密集地发文,恐怕并不多见。
其实,不管是在集聚了270多万外来务工者的温州,还是其他沿海城市,除了看病难,在进入城市的过程中,农民工们还遭遇着许多“难”。譬如,上学难、住房难、保障难、维权难……所幸的是,近几年来,从中央到地方,政策层面对农民工的扶持和优惠,日益朝着“同城待遇”发展。
在温州,从2005年开始,就推出了以工资清欠为主要内容的和馨行动。2006年,这个活动的外延扩大到培训、维权等领域。2007年,市慈善总会的助学活动首次惠及农民工子女。2008年,全市将兴建3.3万平方米的农民工公寓,为所有符合入学条件的农民工子女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借读费……因了这些积极的态度,去年2月,温州曾入选“最受农民工欢迎的城市”。
然而,对农民工的关爱与扶持,不仅需要政府的努力和政策的保障,更需要每个普通市民的理解与参与。
我的一位来自内地的同学,向往温州已久。大学毕业后,她只身来到我们这座城市工作。仅仅过了一年,她选择离开。当时她一脸失望地说,“‘外地人’、‘乡下人’,某些温州人的排外让我无所适从。”外地大学生尚且有这样的感受,那些没学历没文化、干着最苦最累活的农民工,能得到城市人怎样的对待,可想而知。
难道,是城市人不知道农民工的存在意义吗?情况显然不是这样。过完年,我的同事朋友们聚在一起时,常说起两件事。一件是春节放假,钟点工、送水工、洗车工等回家过年,给生活带来不少不便。另一件,是说家里的外地保姆春节后没回温州,为找新保姆花了不少力气。城市人在享受农民工勤劳智慧的果实——干净的道路、拔地而起的大楼、便捷的生活同时,却以戒备、排斥的心态对待着他们。
那么,农民工是怎么对待我们这座城市的?李学生、周大军、徐丽珍、卢丙会……这些普普通通的农民工,用自己高尚、无私的行为为异乡留下许多感动。也许有人会说,几百万农民工才出那么几个呢。也许有人会说,“怎么不讲讲那些偷、抢的外地人?给城市添了多少乱!”是啊,硬币都有两面。正如我们不能因为有了李学生就要求每个农民工都能舍己救人一样,我们能在农民工和违法犯罪两者间划上等号吗?实在荒谬!不客气地说,这是给歧视和排斥找借口。
前几天,我在街上买水果。一个妇女冲过来劈头盖脸呵斥小贩,“你们外地人就是不老实,少找我5块钱了,没素质!”小贩的脸霎时红了,气愤地嚷道,“你再看看清楚!”妇女果然在两张10元币间找到了那张5元币。她轻哼一声,掉头就走。看着这一幕,我很是感慨。是人都有情感,农民工的心灵一样会受伤。我无法想象,一个总是被伤害的群体,会不会有健康、善良的心态去对待周围的人。
让农民工真正融入城市生活,不只是这个群体的幸运,更是我们这个城市的幸运。农民工,用自己廉价的劳动力建设城市,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同时,也给城市带来发展的可能性。可以说,城市的发展,已经离不开农民工。
从另一方面讲,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适应城市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子女在城市里受教育,进而工作、成家,农民工与城市人的距离,客观上也在不断缩小,他们中相当比例的人会成为城市的一部分,成为温州人,而不仅仅是“新温州人”。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一个有发展潜力的城市,应该是开放、包容的城市,应该是一个懂得关爱它的所有建设者的城市。
这几天,正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两会上,胡小燕等3名分别来自上海、广东和重庆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分外引人注目。因为,他们是中国首批农民工代表。此举,说明农民工群体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作用,已经得到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肯定。谁说这不是一种最大意义上的尊重、包容与关爱呢?
我想,关爱农民工,不仅体现在消除城乡差距,让他们及他们的家人能够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更应该体现在,淡化他们的“农民工”标签,给予应有的人格待遇,让他们真正融入城市生活,成为我们的一员。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和谐。
农民工不是城市的二等公民。他们是城市的建设者、服务者,所以理应共享城市发展的成果,做城市的新主人。让我们每个人都关爱、尊重和包容我们身边的农民工,就从向给我们提供服务的农民工说声“谢谢”开始吧。
- 点击查看温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编辑: 林振将
相关报道
两站再迎客流高峰 农民工元宵节后返温是主因 2008-02-25 | |
温州开展为期两个月的专项检查 为农民工追薪千万 2008-02-20 | |
浙江省温州百万农民工关爱中留温过好年 2008-02-03 | |
市政府审议通过《暂行办法》农民工可参加医保 2008-02-03 | |
温州春运首趟农民工返乡专列今夜启程 2008-0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