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州网
-
从"冷眼看"到"上市热" 温州民企资本市场的大转折
- 时间:2007年12月25日 16:16 稿源:新华网http://www.66wz.com/ 字体:大 中 小
2007年,做投资搞市场声名远扬,却在资本市场沉寂多年的温州民营企业家们争“挤”迟来的“上市列车”:继瑞立集团、华峰氨纶两家民营企业在境内外成功上市、实现温州市民营企业上市零的突破之后,今年温州又有华仪电气、报喜鸟两家企业借壳和首发上市。目前,温州市企业上市梯队已经形成,有10多家企业正在做上市的准备工作。
据温州市金融办提供的消息,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计划上市企业已经超过50家。温州市政府预计,至2010年温州企业上市总数有望达到30家,在证券市场中形成富有区域经济特色的“温州板块”。
一度被外界视为上市的“绝缘体”
作为中国民营经济发祥地的温州,一度被外界视为上市的“绝缘体”:2006年以前,温州只有一家上市公司。而同省的杭州有40多家上市公司,宁波、绍兴均有20家上市公司,温州民企在上市方面步伐明显滞后。
曾经担任温州市体改委主任的本土经济学家马津龙教授说,温州民间资本雄厚,民营企业融资便利,“并不缺钱”“不需要到股市去圈钱”是温州民企与资本市场一直“保持距离”的一个原因。此外,由于温州民企大多是家族企业,担心股权重组会影响家族利益,再加上高昂的上市成本,温州民企上市步子迈得十分缓慢。
“上市是一次逼迫自身吐出‘难言之隐’的过程。”南方投资集团董事长陈德馨也坦言,“家族式管理占多数的温州民企,有着错综复杂的管理漏洞,上市意味着财务公开,这正是许多企业所担心的。”
奥康集团董事长王振滔表示,有些温州企业家的观念还没有转变,尤其是民营企业,他们怕自己辛辛苦苦建立的企业一上市就变成公众的了,品牌也不是自己的。
“示范效应”促使观念大转变
然而,另一方面,温州民企有着优越的“上市条件”。据市统计局有关数据,温州市规模以上企业共有5757家,29家企业跻身全国民营企业500强。
有关人士认为,客观上,温州的大企业已经走到了质变的“关节点”上,再单靠传统的民间融资加银行抵押贷款获取资金,已很难保证企业高速发展。
经过多方努力,2004年7月,瑞立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在境外买壳成功,并正式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打响了温州民企海外上市的“第一枪”。
今年8月16日,温州民营企业报喜鸟服饰股份有限公司上市,温州市政府组织了三十多家重点企业前往现场观摩。开盘那天,股价一跃上了45元,而该股的发行价是12.6元,总市值由12亿元暴涨至43.2亿元,现场的一些温州“老板”们看“傻”了,有人甚至声称要拿出计算器算算,卖多少双鞋或多少件衣服才能挣到那个数的资金,不少观摩者纷纷表示回去马上将企业改制并争取上市。
温州服装商会会长郑晨爱说,报喜鸟上市后,在此前对于证券市场漠不关心的温州服装界引起不小的轰动,上市迅速成为众多企业最为关注的话题,一些企业主动要求进行上市培训。其他的温州商人也坐不住了——做鞋的钱金波打算让红蜻蜓上市;搞虚拟经营起家的美特斯·邦威董事长周成建,也被传出其企业要到香港上市;内地最大的低压电器企业正泰集团,则计划明年在A股市场上市……“示范效应”带来的温州民营企业发展理念之变引燃了“上市热”。
地方政府“推波”,市场中介“助澜”
温州市委书记王建满说,上市就好比给企业新增了一台大功率的“发动机”,为企业可持续发展、跨越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温州要把企业上市作为创新发展“温州模式”重要途径来抓,实现温州的“第三次跨越”。
温州市政府也在鼓励帮助温州民营企业上市,出台了《温州市培育企业上市和扶持上市企业发展实施意见》规定,企业上市,或实现借壳上市并把上市公司注册地迁至温州的,同级政府将给企业二百万元的奖励,办法同时规定,政府将对改制、拟上市的企业在用地、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
伴随着温州企业这股“上市热”,一个市场份额达到数十亿元甚至上百亿元的上市中介服务市场正在温州酝酿。今年10月23日,香港投资推广署和港交所代表专程赶到温州,向100多家温州知名企业家宣传推介,力邀温企赴港上市。
为企业做财务包装、资本运作、挂牌上市,投资公司正在成为温州中小企业上市背后的“推手”。温州本土新成立的天银投资顾问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只锁定一个目标:拟上市公司。
上市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结果
“上市,使华峰完成了从家族制企业向现代公众公司的跨越和蜕变。”谈到上市带来的好处,华峰集团董事局主席尤小平说。 “企业上市后,一些博士生、硕士生更愿意来我们企业上班了,人才好招了,发展后劲就更足了。”这是华仪集团董事长陈道荣的感受。
“企业上市,让企业各方面管理得到规范,包括员工福利等,同时也为企业搭建了一个竞争平台,提高了企业公信力。”报喜鸟集团董事长吴志泽说,“上市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结果。上市后,企业在管理、经营上会有许多改变,但企业发展的根本不会改变,否则便是舍本求末。”
温州市上市办上市工作处处长陈基义指出,上市并不是为了“圈钱”,很多民企逐渐意识到进入资本市场能引进战略投资者,能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控制更多资源,管理也更加规范,能把企业做大做强,要想把众多资源聚集起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资本运作。
奥康集团董事长王振滔认为,温州民营经济如果要进行产业调整、完善企业治理结构、提高企业社会形象,上市是一条重要途径。但面对目前温州民企成批量等待上市的现象,王振滔也有自己的“冷思考”:能够上市并不意味着就是一个成功的企业,上市只是管理国际化、品牌国际化的内在要求,如果本身就能够达到这些要求,不上市也无妨。(记者沈锡权)
- 点击查看温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编辑: 李嘉
相关报道
日本草莓“红艳”上市 2007-12-24 | |
创新,温州民企奏出交响乐 2007-12-24 | |
国家调整假日 已上市的明年年历成老皇历 2007-12-24 | |
温州民企打造境外“开发区”开拓国际市场新通道 2007-12-18 | |
本年度最后一只封转开基金 今天终止上市 2007-1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