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州网
-
温州民企打造境外“开发区”开拓国际市场新通道
- 时间:2007年12月18日 16:07 稿源:新华网http://www.66wz.com/ 字体:大 中 小
日前,刚从俄罗斯回温州的中国康奈鞋业集团董事长郑秀康向记者介绍,最近又有浙江温州金鱼王鞋业等来自浙江、湖北的3家企业投资2.05亿元人民币,与中国"康奈"在俄罗斯创建的"乌苏里斯克经济贸易合作区"签署了入园合作协议。这标志着10多家中国企业"抱团出海",共同打造俄罗斯"开发区"已成气候。
境外"开发区"是中国企业未来国际市场"淘金"胜地
乌苏里斯克是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的第二大城市,是俄远东最繁荣的地区,经济地理位置优越,是西伯利亚大铁路和远东铁路的交汇处,离我国东宁口岸仅53公里,并有火车直达我国的绥芬河市,是我国通往远东、太平洋沿岸的重要通道。
2006年9月,中国著名企业康奈集团与黑龙江东宁吉信工贸集团在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为兴建"乌苏里斯克经济贸易合作区",合资创立中国康吉国际投资有限公司,继尔在乌苏里斯克注册康吉国际投资有限公司,首期投资8亿元,在这里打造了中国首批境外工业园区,目前已投入2.6亿元人民币,基本完成园区的"七通一平",新建和改建了8万平方米的厂房、办公楼、宿舍等,另有一批新厂房正同步兴建,脚手架上站满了干活的工匠。讲求高效的6家制鞋、木业、家具等中国企业捷足先登,率先入园投产。新入驻的湖北诗煌钢结构公司、浙江温州金鱼王鞋业和宁波慈溪锦华纺织公司等"淘金者"十分看好这个中国人自己兴建的境外"开发区",他们称,我们在这里挖掘到了新的"金矿"。
兼任中国康吉国际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郑秀康介绍,这个俄罗斯"开发区"占地2平方公里,建筑面积163万平方米,规划总投资20亿元,分三期建设,一期总投资8亿元。到明年8月将引进家具、木材加工、服装、建材、电子等18家企业。
告别双方头痛的"灰色清关"
在利吉尔家具有限公司,有上百台机器在运转,100多位工人在忙碌。"其中有近30位工人是当地的俄罗斯人"利吉尔家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立君说:"我们为这里创造了就业机会,许多与当地人打交道的工作,比如外联、销售,都离不开俄罗斯员工。"
"利吉尔"的一位俄罗斯砂光工说,在来园区之前,她在乌苏里斯克一家工厂工作,每个月工资在1300卢布左右。而现在,她每个月可以拿到2000卢布。并且,节假日都放假,中国同事们也很尊重她们的生活和风俗习惯。
据"开发区"投资者介绍,这个合作区建成后预计年可实现生产销售总额248亿人民币、利润32亿元人民币、税金14.6亿元人民币,能够带动国内进出口贸易额26亿美元。解决就业岗位6000个,其中为国内提供用工岗位4800个,为俄罗斯提供岗位1200个。
温州康奈集团副总裁郑莱莉称,这里的资源储备惊人,但利用率也低得惊人。在每年可开采的2000万立方米原木中,仅有1000万立方米得到利用,其余的白白烂掉。同样,当地数量惊人毛皮、农产品等白白烂掉。在这里,中俄双方有很强的互补性。
来自温州的宏盛达鞋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建海认为,这个合作区给中俄双方带来的是互利双赢。他说,以往把鞋子运到俄罗斯,空运成本太大,走海路需要2个多月,往往是那边市场出现大量需求,货从温州运过去后,往往过了销售旺季。而通过乌苏里斯克铁路运货,仅7天就可到达莫斯科。并且,也不再发生曾引起中俄双方头痛的灰色清关问题。
郑莱莉算得更细:以正规通关计算,中国制造的一双半成品皮鞋出口关税仅5%,而成品鞋关税高达15%。假如以"灰色清关"进入俄罗斯,且不说从温州到圣彼得堡要3个月以上,最可怕的是随时可能遭受被俄方税警强制拉货的惨重损失。现在企业将半成品鞋在俄罗斯乌苏里斯克园区内完成组装,就可以打上"MADE IN RUSSIA",不仅可以安全地在俄罗斯市场销售,还可以发往欧盟各主要市场销售,也不必担心"反倾销"之类的问题。并且,一双鞋销往俄罗斯的关税成本最少降低70%。家具等产品的关税也要减少50%。
"更为重要的是,从2007年4月俄罗斯总统普京颁布禁售令以来,一些不规范中俄贸易市场被取缔,正规的合作区成为最大受益者,轻工产品普遍的批发价明显上升,企业获利能力也显著增强。"郑莱莉说。
"我们很需要中国企业。"
乌苏里斯克的政府及官员拥抱了来自中国的投资者。他们说:"我们很需要中国企业。"
乌苏里斯克市的杜马主席尼古拉耶维奇·鲁季称,俄罗斯的轻工业比较落后,作为近邻的中国,可以为当地百姓带来很多价廉物美的商品。现在许多乌苏里斯克市民还要经常跑到东宁和绥芬河采购中国轻工产品,中国企业全部进来后,他们就可以省去许多奔波之苦了。
郑秀康介绍说,作为乌苏里斯克市目前最大的一笔外来投资项目,俄罗斯方面给了园区很大的支持。在土地使用上,当地政府确定给予全市13个区段中的最低基准地价,土地使用系数按最低值执行。
乌苏里斯克还针对园区成立了专职办公室,配备了5名工作人员。乌苏里斯克市的杜马主席尼古拉耶维奇·鲁季,被指定负责协调这个合作区有关工作。在每个周一,鲁季都会带领政府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到合作区现场办公,解决建设过程中碰到的问题。
鲁季说,根据要解决的问题不同,每次带的人都不一样,但是有一条不变,那就是部门负责人必须随叫随到。对合作区建设中碰到的问题,特事特办,如合作区内原先有一条当地市民通行的便道,为保证合作区的整体性,上一次的现场办公就决定改道,绕过合作区。
现代国际经贸合作区前景广阔
乌苏里斯克经贸合作区是中国政府批准建设的首批八个境外合作区之一。2006年5月,国家商务部组织开发建设乌苏里斯克经贸合作区的招投标。国内60多家企业参与竞投。经角逐初选,有30多家企业入围,"中国鞋王"温州康奈集团都公司一路领先。当年9月19日,在中俄两国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经济贸易合作分会上,时任商务部部长薄熙来宣布康奈集团中标。康奈集团的战略规划展示,5年内为这个合作区引进60家中国企业或者投资达到2.5亿美元额度,并为企业提供优质的管理和服务。
"在海外建经贸合作区,可以有效避开国际贸易壁垒,又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世界制造'的转变,"康奈集团董事长郑秀康说,由于俄罗斯缺乏制鞋产业链,国内企业选择了将最后一道工序放在合作区,这意味着关税下降了75%。今后"康奈"在俄罗斯的经营模式将有三种:引入企业、制鞋生产以及从事木材等资源业。
同时担任中国轻工联合会副会长的郑秀康表示,根据规划,这个合作区将花5年的时间引入60家企业,成为集生产、商贸、会展和仓储为一体的现代国际经贸合作区。在"康奈"走出国门的同时,帮助其他中小企业一起走出去。
康奈公司有关人员告知,明年康奈大举进园后,将产生强大的"邻里"带动效应。
"抱团出海"是进入国际市场的"绿色通道"
今年7月,国家商务部召开全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工作会议指出,支持有实力的企业,通过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和推动中资企业集群,在有条件的国家和地区建设产业链较为完整、带动和辐射能力强、影响力大的合作区,其中,"十一五"期间建设10个左右的合作区,在境外形成100万棉纺锭、1亿件服装、2000万台家用电器的生产能力等。而合作区产业定位重点是国内生产能力较大、竞争优势较强、出口比重大、易受贸易摩擦影响的行业,如纺织、服装、鞋帽、箱包、家具及小家电等,兼顾制造业其他行业,如冶金、有色、石化、医药、农副产品加工等。同时,可进行其他方面的试点,如农业综合开发、资源综合利用等。
有关经贸专家认为,目前中国的民营企业,凭单个企业力量,走出去较困难,成本较高,人才也缺,而境外"开发区"则可帮助企业办理审批、劳工许可等手续,同时在财务、税收等方面能使企业容易符合当地的要求。并且,境外园区的设立让企业能够"抱团出海",产生投资集群效应,从而提升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的整体印象。 (王若江 张和平)
- 点击查看温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编辑: 李嘉
相关报道
温州民企专注技术研发 核心设备将“倒流”欧美 2007-12-18 | |
九三学社牵手温州民企 30余科技项目“落户”温州 2007-12-14 | |
我市四家民企入围中国500强 2007-12-08 | |
医生奖金病人说了算 开发区滨海员工看病不再烦 2007-12-07 | |
温州高端论坛:中国民企对话跨国企业 2007-11-30 | |
全国工商联经济部部长给境外投资企业支“五招” 2007-11-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