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网首页添加到收藏夹设置为自动访问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温州新闻 > 社会 正文

温州新闻 本地·特色·分享
  • 帆影广场流动摊贩“划地经营”能走多远?

  • 时间:2007年08月08日 06:53 稿源:温州网-温州都市报http://www.66wz.com/    字体:
  •   温州网讯 今年5月份,温州市行政执法局在市区瓯江帆影广场推出了第一个便民疏导点试点,让部分流动摊贩从当初的“打游击”到“划地经营”,让其合法存在。试点以来,帆影广场彻底改变了过去的脏乱差现象,对于在帆影广场实行的疏堵结合的流动摊贩管理模式,市民们大多给予了肯定,认为效果显著。但是也有不少市民担心,这样的情况难以长期维持。

      市民:不能一棍子打死

      大多数市民对于流动摊贩怀着十分复杂的心理,一方面有了这些小摊小贩,确实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少便利;另一方面占道经营、卫生差破坏了城市形象又让他们反感,可是看到执法队员没收他们的生财工具,小摊贩们在一旁干巴巴看着,又觉得他们挺可怜。

      本报热线电话也经常接到市民反映流动摊贩占道、破坏卫生、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投诉。对于新出台的疏堵结合的流动摊贩管理模式,市民表示小摊小贩不能一棍子打死,一些对百姓生活有益的应该予以保留,而一些对城市发展、百姓生活不利的则应坚决予以禁止。

      流动摊贩:竞争会更激烈

      对于新的流动摊贩管理模式,在市区谢池巷摆摊烤鱿鱼的小贩张乾比其他人考虑得更多。“行政执法现在新推出的模式,我也听说了,但是我觉得对我来说,这是个坏消息。我所做的这个烤鱿鱼,是他们明令禁止的。如果想继续摆摊过日子,只能在指定地点,卖他们允许卖的东西。如果这么多小贩都卖相同的东西,那么大家相互之间的竞争就激烈了,结果肯定有部分人做不下去。除此之外,我们现在摆摊的地方人流量大,而有关部门给你选的地方,一定会考虑到交通问题,这样这些疏导区的人流量一定会小。”

      固定商家:流动摊贩有优势

      新的政策,不仅让部分流动摊贩担忧,就连一些开店的商贩都有忧虑。在市区龟湖路开水果店的赵女士的话代表了不少商家的想法。她表示,如果一旦放开后,有关部门设定的限度是否有效?无照摊贩会不会对正常的市场秩序造成冲击?

      赵女士给我们算了这样一笔账,普通的苹果按进价3.6元一公斤来说,还要计算店租、水电费、人员成本和其他经营费用,每公斤要卖到5元才有赚。但是,同样的东西无证摊贩只需要4元就比我们赚得多。同样的水果,大家当然会选择买便宜的。

      去过农贸市场的人都知道,在农贸市场外面小摊小贩处买的菜,一般都会比市场里的便宜。就是因为市场里要缴纳管理费和场地费,而这些都是要算在菜价上的。如果小摊贩可以随意在市场外买卖,那么市场内的商家将如何生存。

      执法人员:重点在于管理

      多年来,执法部门一直在下功夫“管”流动摊贩:劝导、驱赶、开罚单、“砸摊子”……然而收效却很有限,路面上一出出你追我跑,你走我来的事件屡见不鲜,最尴尬的是摊贩越管越多!原因究竟在哪里?一位从事多年城市管理的执法队员的话道出了部分答案:“温州在一线的执法队员总共不过400多人,这个数字是流动摊贩人数的零头都不到。现在是多数人对少数人打游击,你让我们怎么打。再说了,他们为什么越来越多,就是因为有利可图,如果市民都不买他们的东西,那么他们还能生存下去吗?”

      温州市行政执法局执法监督处处长谷一超表示,小摊贩的生存是一个系统问题,并不是靠哪几个人和部门就可以完全解决的,需要整合社会的力量。在这次新的治理模式中就提出了“引导社会参与”,利用各个部门以及社会力量来一起制定管理措施,帆影广场就是各部门合力管理的一个好例子。

      记者 严嘉瑜 杜笑铃

  • 点击查看温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编辑: 李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