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拉大财富差距
尽管国家是大赢家,但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国有股的盈利与他们关系不大,而且到目前绝大部分还仅仅是账面盈利。
让普通投资者更为关注的是,在这波牛市中,流通市值增长带来的3万亿元财富到底流向何处。
“这恐怕一时还难以统计。”国信证券研究所所长何诚颖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说,股价不断飙升,一些涌入股市的人一夜暴富,这样的故事传出过很多,但都没有确切的统计。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很多西部农村群众还根本没有参与股市,一是他们不懂
股票,另外他们也不具备进入股市的条件,比如资金、设备。一个显而易见的例子,哪个农村有证券公司的营业部?
来自一家证券公司内部统计数据也显示,在其客户构成中,农村户口的账户比例非常低,并且这些账户中还不排除以前一些机构到农村收身份证开的“拖拉机账户”。分析散户的构成,还是主要以城镇居民中学历、收入、职位中上水平人士为主。
四川省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此前在上证综指突破4200点之后随机调查了1070位已经炒股的股民和930位目前尚未炒股的非股民。调查结果显示,在非股民中,近80%今年仍不会入市,究其原因,“不懂股票”的人最多。
从参与股市的1070位股民的职业分布看,上班族和离退休人员所占比重较大。有41.1%的被调查者是上班族,另有22.4%的被调查者是离退休人员。
资本市场的财富再分配功能自然而然会让一部分有实力的人获得更多的财富,那么股市是否会扩大贫富差距同样是人们关注的一个话题。
“拉大是完全很有可能的,股市本身就有财富再分配的功能。”何诚颖认为,因为毕竟参与这场牛市的人还是少数。
在这波牛市里,除去3000多万股民外,其他的城镇中低收入和广大农村人口并没有直接从股市受益,尽管他们也享受中国经济增长带来的其他益处,但没有从股市里获得收入。
“试问,割猪草养猪赚钱和炒股票赚钱的速度能比吗?”一位分析人士说,城市的高收入者更能把握好这波牛市,而农村人群还几乎对股市没有印象,在这波牛市中,参与者迅速拉大了他们和未参与者之间的财富距离。
不管股市是否拉大贫富差距,在张卫星看来,这都不是股市的责任,也不能归咎到股市上,“是不是没有股市,中国的贫富差距就不加大了呢?我可以说,目前还没有任何制度能比股市更为公平。”张卫星说。
财富效应正在蔓延
尽管还有很大一部分人没有参与到股市中,但张卫星认为,股市的财富效应已经开始蔓延。
财富增加了,钱多了,自然会增加消费,资本账户中投资收入的增加使得人们短期内花钱的欲望更为强烈了,这在经济学界被称为“财富效应”。
“股市财富的增加会扩散到全社会,不直接接触股市的人也受到其影响。”张卫星说,“最近有很多人在股市赚了钱,买房子、买汽车,另外餐饮业也因为股市非常火爆。我觉得财富效应已经很明显显现出来了。”
中国银联浙江分公司一组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杭州地区银行卡跨行清算总笔数达153.1万笔,清算总金额达12.8亿元,其中刷卡交易104.33万笔,刷卡交易金额97673万元。相比去年“五一”清算笔数增幅为81%;清算总金额较去年“五一”增长73%。
另外,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杭州地区房地产消费金额同比去年“五一”节增长110%,汽车类增长80%。此外,和黄金周概念紧密相关的超市、宾馆、餐饮类增长也比较明显。
不过也有分析人士指出,股市创造的财富带动的消费从更大意义上来说,还是突发的,而非持久的。主要是股票里赚的钱,敢花的人还不多,从大家大量购买房产和汽车等耐用消费品可见一斑。
原因在于,股市规模制约了财富效应影响的广度,再就是股市投资的不确定性制约了财富效应的影响深度;同时,股市对生产性资金的挤占效应也间接削弱了股市的财富效应。
持续火爆的股市让储户越来越不甘心把钱存在银行,银行储蓄“大搬家”从中央到地方都有明显体现。央行上海总部6月10日发布的货币信贷运行报告显示,5月份,上海中资金融机构人民币储蓄存款减少了258.9亿元,创下1999年以来单月最大跌幅。
中国人民银行6月13日公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5月居民户存款减少2784亿元,同比多减2959亿元。表明因股市分流及通胀预期影响,银行系统总体资金来源正逐步由松转紧。
不过,银行储蓄大量流入股市还没有引起各方的担忧。以美国居民金融资产的持有结构来看,证券资产的持有比重占52.1%,储蓄存款只占15.7%。
对此,复旦大学金融与资本市场研究中心主任谢百三教授认为,“发达国家一般有40%左右的人在做股票,所以,我们的比例还相当低。我们居民存款有16万亿元,我们的贷款不多,居民储蓄从银行分流到股市,这正是中央多少年来一直希望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