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网讯 每年演出达到600多场,山区小村庄永嘉巽宅镇小溪村有3支乱弹戏剧团,近年来活跃在我市周边地区,为农民送去了欢声笑语。目前该村正着手打造特色农民戏曲村。
小溪村是温州乱弹的发祥地之一,据《永嘉县志》记载,人称“楷先生”的永嘉戏剧鼻祖董光楷诞生于此地。自乱弹戏于清朝乾嘉年间初具雏形至今,这里孕育出了大量乱弹演艺人员。
目前,小溪村除了有3支乱弹戏剧团外,还有不少业余剧团。跟村里老艺人学戏、和村里志同道合者共同组建戏班外出演出,已经成为当地人就业创收的一个有效途径。
小溪村里70岁以上、精通乱弹艺术的老艺人有7位,他们组成了小溪村“楷先生戏曲(票友)联谊会”,平时除了自己聚会吹拉弹唱外,还经年累月义务把这门艺术教授给村里有兴趣学习乱弹戏曲的青少年。86岁的小溪村村民林宝叶老人,11岁即登台演出乱弹戏曲,精于花旦表演,至今她在村里教出的学生已不下百名,其中不少成为小溪戏班里的主力。
小溪村村委会主任董希樾告诉记者,小溪村有2000多人口,535户。目前,小溪全村大约有近200人从事戏曲表演,将近两户就有一人是艺人。村里组建的戏剧团里,每个最多有40余村民组成,他们的年龄在20岁到50多岁之间。今年初许多在外打工的青年回家过年时,也表达了想组建戏班的愿望和打算。
在小溪村,不少村民往往一家子都在从事戏曲演出。30岁的村民董界标一家是其中典型,从小他就是个戏迷,后来通过跟村里老人学习“乱弹”,20多岁时终于组建了自己的乱弹戏剧团。
经过几年艰苦创业,董界标的剧团在老百姓当中颇有了名气,有时候戏剧团一天要赶2个场子,目前他们接到的戏单已排到今年9月,靠演戏,每年剧团演员的净收入不下2万元。董界标兄弟也帮父母拆掉家里老旧的房屋,在村里盖起了崭新的3层楼房。
乡村戏剧团的工作和生活是辛苦的。记者在小溪村采访中了解到,一年中一般有11个月时间,戏剧团都要在颠簸不平的乡村道路上赶场,“可是哪怕自己再累,台下观众叫声好,马上就又会拼下去。”70岁的乱弹艺人孙飞姬演了一辈子戏,现在她的女儿们继承了她的事业和活法,在乡村的露天舞台上,执着地用自己的青春和年华演绎着这些古老的曲目,丰富着农村的文化生活。 记者 李艺 报道组 叶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