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网讯 市区读者王先生9日上午向记者反映:昨天,我送孩子参加高考,在考场外,有些人很“热情”地将一张张招生宣传单或小卡片递给考生和家长。“帮您的孩子圆大学梦”等等写满各种招生“承诺”的“卡片”如雪花一样在考点门口挥撒。我们不知这些招生信息与承诺是否可靠?
接到王先生反映,记者于9日下午赶到市区第二十二中学考点,在考点门口,有3名年轻女子抱着一大叠招生资料发给“陪考”的家长。
在考点左边的树阴底下坐着十几位家长,而各种各样的招生资料几乎盖住了整个草坪(见图),其中一张卡片上写着“当你未被院校录取或对录取学校不满意时,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的口号:让每一位接触过我们的家长都能把孩子送上理想的大学”。
“上午就收到30多张的招生资料,有些学校我们听都没听过,不知这些学校是不是正规的学校。”考生家长吴先生有些纳闷。
市教育局有关工作人员称,每年高考期间社会上都会活跃着形形色色的招生诈骗活动,他们往往利用其对高校招生工作流程的熟悉和部分考生及家长急于想上大学而相信“分数不足钱来凑”的心理,宣称自己能通过非正常渠道保证考生上大学,以此骗取钱财。而最后发现骗局的考生家长往往是有苦难言,后悔莫及。
为此,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一定要当心,切莫上当受骗,如有疑问应到教育部门指定的招生咨询接待地点进行高考招生咨询。同时,不要将准考证和身份证原件或复印件等交给任何中介组织和个人;接到高校特别是高校独立学院(分校)录取通知书后,一定要先确认自己的录取结果,再办理缴费报到入学手续;不要轻信招生骗子,发现招生骗子行骗,应主动向有关单位举报。金桢
■相关链接:
几种常见的招生骗局及对策
骗局一:冒充高校人员诈骗。招生骗子自称为某高校招生人员,到一些市、县活动,诱骗学生和家长填报志愿。取得家长信任之后,又强调录取的难度,并暗示自己可以帮忙。家长为了孩子的前程慷慨出手,结果上当受骗。
支招:要求出示证件,并向该校核实该工作人员的身份以戳穿骗局。
骗局二:混淆教育形式拐骗。招生骗子混淆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自学考试助学辅导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家长花钱后的确拿到了录取通知书,但入学之后才发现上当受骗:就读的并非普通高等教育的本、专科,而是自考试点班、成教预备班或网络学院。网络教育、自学考试入学门槛较低,不需要高考分数即可就读。
支招:要向教育部门指定的招生咨询接待地点进行咨询,多方了解,不要轻易付钱。
骗局三:“低分高录”哄骗。招生骗子自称是招生院校或省招办某领导的熟人、亲戚,声称自己有办法让达到二批分数线的考生录取到一批本科院校,达到专科分数线的录取到二批本科院校,还可以从普通专业调到热门专业。
支招:要相信招生录取工作的规范性,不要轻信骗子的“关系哲学”。
骗局四:“内部指标”诱骗。招生骗子往往伪造某高校的证件和空白录取通知书,谎称手中掌握某些高校的“内部指标”,要家长先付一部分定金,其余部分等录取通知书到手后再交。当家长将定金如数交上后,他们就逃之夭夭。
支招:不要相信,这种“内部指标”不可能拿出来卖的,如有也是有条件限制的。
骗局五:“自主招生”拐骗。招生骗子利用某些高校自主招生政策,误导家长,声称自主招生就是不要分数线,花上数万元即可搞定。
支招:“自主招生”也是有分数要求的,要向“自主招生”的学校招生办了解情况,切莫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