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拿着自己绘制的宣传牌,沿温瑞塘河一路开展“珍惜水 保护水 从我做起”宣传,吸引了众多村民的目光。 许日尤 姜瑜 摄
题图为宣传咨询活动现场。 郑晓群 摄
昨天是第十五届“世界水日”,同时也是第二十届“中国水周”的开始。今年联合国确定的“世界水日”主题是“应对水短缺”,我国水利部确定的“中国水周”主题为“水利发展与和谐社会”。
昨天,市水利局、市珊溪水利枢纽管理局、温州日报“党报公众服务网”、鹿城区农林水利局、瓯海区水利局、龙湾区水利局联合在市区松台广场举行“纪念3·22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大型广场活动。活动中,发起单位共同倡议:每人每天节约3公斤水。
数据:温州水乡也缺水
这是一个关于水的现实:“温州水资源紧缺逐步显现。据统计,全市人均水资源为2000吨,相当于全省人均的4/5,世界人均的1/4。近几年来,我市又遭遇了几次历史罕见的特大干旱、长旱,全市多数地区遭遇过水危机。据预测,全市到2010年,将缺水7亿吨。”
这是昨天宣读的倡议书中的一段,这些数字打破了不少人关于温州是水乡不缺水的想法,“缺水”这个词和我们的生活已经越来越近,节水因此迫在眉睫。借“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之际,我们共同发出倡议:每人每天节约3公斤水。
可以这么推算,每人每天节水3公斤,全年可节约1吨多水,全市每年将节约1000万吨水。再换算就是,国家将减少投入1亿元;少建一个中型水库;全市每年节约制水成本2000万元;全市每年减少污水排放1000万吨,节约污水治理费用1000万元。更重要的是,节水将增加生态环境用水1000万吨,相当于增加约100个九山河公园的水量。
倡议:节水从细节做起
昨日,在活动现场,市水利局与本报宣布在“党报热线”开办新栏目“我们节水有新招”。本栏目面向全社会征稿,旨在宣传节水知识,倡导节约用水的生活习惯。不少市民对现场分发的节水常识很感兴趣,表示以后在日常生活中一定多注意这些细节。
倡议书中所说的每人每天节约3公斤水,乍一看这个数字觉得有点难度,但细想一下,我们能节约的水其实不仅仅只有3公斤这么多。不经意间的点滴节水行为,累积起来能产生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从早到晚,在生活用水的每一个细节稍加留意,就能省下水来:洗脸、洗菜、洗碗的水二次利用,洗澡的时候不要一直开着水龙头,一天少冲一次马桶(用二次水代替)……从生活细节入手节约用水,并持之以恒,效果绝对不同凡响。
具体的节水妙招,请留意我们的新栏目。
活动:农村饮水安全百村万户行
昨天的活动现场还举办了“农村饮水安全百村万户行”的启动仪式,全市各大媒体将组成采访团下到全市各地,关注农民饮水,宣传近几年来农民饮水工程取得的成绩,挖掘农村饮水存在的问题。
由于地理条件、人口分布和气候因素的影响,我市是全省农民饮水不安全人口较多的地区,全市还有不安全饮水人口近百万人。国家重视、省里重视,不断加大对农民饮水工程建设的投入;市里也重视,将专门出台扶持政策和专项补助资金,计划在3年内基本解决我市的饮水不安全问题。组成采访团下乡采访,目的就是想唤起社会大众对农村饮水的关注,也看看温州水利的发展。
昨天,另一个活动“500部电影下农村”的启动仪式也在现场举行,这是市水利局与市新农村数字电影院线合办的活动。之后,放映组将沿我市瓯江、飞云江、鳌江三大江沿岸的农村进行放映。记者 卓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