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工商局工作人员在烧毁劣质进口鞋。李震宇/摄
SK-Ⅱ化妆品撤柜、缺陷索尼相机清退、劣质进口皮鞋焚烧等一系列洋品牌的落马,让一直高高在上的洋产品陷入“质量门”。
消费者不惜以高价购买的洋品牌真的就那么“质优”吗?洋品牌接二连三地陷入“质量门”确实让人感到“质量堪忧”。是消费者的盲目崇拜与监管的不到位宠坏了洋品牌。正在崛起的国货质量并不比洋品牌逊色,那我们消费者是不是可以改改崇洋媚外的畸形消费观了,多买性价比更高的国货。中国加入WTO也多年了,监管部门也应该一视同仁,不时敲敲洋品牌质量监督的警钟了。
洋鞋三成不合格 质量不及温州货
2006年12月29日,省工商局的一把火将一批来自西班牙、意大利等欧盟国家的名牌洋鞋烧出了原形,LV、BOSS等世界顶级名牌也赫然在列。这批进口鞋在抽查中批次质量不合格率高达76%,被省工商局集中销毁。这把火也烧出了进口名牌皮鞋的质量问题。
被烧毁的进口名鞋都是从全省大型商场等正规销售渠道查获的。省工商部门对进口鞋的监测结果显示,被抽样的46个批次的国际知名品牌皮鞋、旅游鞋合格率仅为23.91%。产品标志、感官质量、勾心抗弯刚度和帮底剥离强度等是抽检中出现的不合格项目。而这些洋名牌皮鞋售价每双高达1500元至4000元左右。
在国际知名品牌纷纷身陷“质量门”时,以同样标准被抽检的温产皮鞋表现出来的高品质,与洋品牌形成了鲜明对比。
市消费者委员会秘书长蔡伟民介绍:“2005至2006年间,我市驰名商标与质量免检的皮鞋企业,每季度都进行国家监督抽查与省级监督抽查,被抽检的十三家企业皮鞋质量全部合格。”
市工商局还在去年下半年抽检了一批中小企业生产的皮鞋,委托丽水技术监督检测院进行检测。39个批次的皮鞋抽检结果只有8批次抽检不合格,合格率达79%。
蔡伟民说:“同样的检测标准,我市中小皮鞋企业的皮鞋质量都比某些洋品牌的质量高,这充分说明,不应完全迷信洋品牌,洋品牌的高价低质与一些消费者的崇洋心态有关。
事实上很多洋品牌只是在国外注册了一个洋牌子,生产都是委托东南亚一些国家或者国内沿海城市一些生产企业贴牌生产。但拥有了洋牌子似乎就身价倍增,这是消费者的崇洋消费心理在作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