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温州这片生机勃勃的发展热土,活力竞相迸发。
四年,温州这个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聆听着奋进的脚步声,我们不禁思索:是什么为这片土地注入了强大动力?是什么激发了如此蓬勃的发展活力?
辉煌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生动实践,是温州各级党组织执政为民的丰富践行,是全市30多万共产党人一心谋发展的实际行动。
强素质,树立的是先锋形象
时间回溯到2005年——
这一年年初,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瓯越大地上蓬勃开展,全市广大党员开始思考一个共同的命题:什么是共产党员先进性?先进性体现在哪里?
集思广益之下,温州率全省之先,确定了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具体要求,即“坚定信念站排头,敢为人先谋发展,乐业为民比奉献,自强自律树形象”。
找准了标杆,广大党员对照要求寻差距,激发自我提高的内在动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锤炼党员先锋形象。
人手一本“先锋日记”, 认真开展分析评议,广泛征询群众意见,诚恳剖析积极整改……为期一年半的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全市1.8万多个基层党组织的34.2万名党员,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精神涤荡,切实增强了先锋模范意识。
求长效,葆先进,党员素质在先进性的全面实践中得到提升。
讲学习,抓教育。各级党组织普遍健全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等一系列长效制度;开门教育、实践教育、远程教育等方式层出不穷,党员干部学习氛围越来越浓厚,视野越来越开阔。
重评议,真监督。万名群众评议机关作风、“一把手”廉政承诺、“廉内助”培训、“廉政文化六进”等活动深入开展,广大党员干部学会在“压力”中寻找动力,时刻端正自己的言行,自觉做到清正廉洁。
能者上,庸者下。考察干部八小时外“两圈”(生活圈、社交圈),向政绩平庸者说“不”,实行“德、能、勤、绩、廉”的“绩效考核”,我市不断探索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新举措,努力打造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
“党员非党员,就是不一样。”细心的群众发现,党员干部应酬少了,带头学习的多了;坐在机关的少了,访贫问苦的多了;跑上级机关的少了,走近基层群众的多了。
察民情、解民忧、帮民富、保民安,广大党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一点一滴树立着党员先锋形象。
激活力,聚合的是发展能量
党的基层组织犹如党的有机体上的一个个“细胞”。每一个“细胞”迸发的活力,使党的整个有机体充满生机。
在民营经济发祥地之一的温州,非公企业党建所激发出来的内源能量,为党的先进性建设注入新鲜血液。
2005年7月,我市开始了以建设“活力和谐企业”为目标的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新探索。通过“双向互动机制”、“素质提升计划”、“品牌文化战略”、“关爱职工行动”、“反哺社会工程”等活动,非公企业党建取得丰硕成果。截至去年底,全市非公企业建立党组织3410 个,党员总数为29335名。
星罗棋布的温州非公企业中,越来越多的企业,把构建活力和谐企业的全新理念,贯彻到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中去,让党建理念为企业的发展插上翅膀。
“如果说党组织是一个支点,党建工作是一条杠杆的话,那么它所撬动的就是人才的向心力和资源的集聚力。”瑞立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晓平说,瑞立集团从一个10万元资产的小作坊发展为今天的上市公司,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得益于党组织发挥作用的“人和”。
不仅是在非公企业,在农村、学校、社区和新社团组织党建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在农村,从2003年开始,我市全面启动农村基层组织“先锋工程”建设工作,以强核心、强素质、强管理、强服务、强实力为要求,提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落实三真、关爱基层”在我市落到实处,实施“安家工程”,全市共落实建设资金3800余万元,为577个集体经济薄弱村的村级组织安个舒心的“家”。
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建设,聚合的是能量,释放的是光热,是活力,是加快发展的希望。
谋发展,赢得的是百姓口碑
保持党的先进性,重在实践,贵在行动。
四年来,全市广大党员谋发展、促发展的氛围越来越浓,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理念越来越强,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热情越来越高,赶标兵、争一流的干劲越来越足,形成了难题一个一个破解、硬仗一个一个攻坚、发展一步一步趋好的强劲态势,呈现了心齐、气顺、劲足、实干的生动局面。
郑九万,这位来自永嘉偏僻山区的好支书,用自己在老百姓心中的分量,感动着温州,感动着浙江,感动着全国。“学九万、掂分量”,各条战线上一大批感人至深、可歌可泣的典型人物涌现,一种郑九万效应在涌动。
“事在人为,人在精神”。一级干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督促一级办,这正是温州各级党员干部身上体现出来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
科学发展的征途上,全市各级党委以挑战自我、争先进位的气魄,以强攻猛进、排除万难的气势,以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的气概,争分夺秒抓落实,一刻不松抓发展。
建设工地上,市四套班子领导联手督查,工地在哪里,指挥部办公室就搬到哪里。“一房三路”建设、“五个一”民生工程建设的成果,让老百姓得到实惠。
抗台抢险的战场上,灾区震区重建的关键时刻,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带领全市人民,迎难而上,众志成城,进行了可歌可泣、可颂可扬的抗台抗震斗争,谱写了战胜灾害、超越自我的英雄篇章,群众发出了最朴实的赞美——“看!到底是共产党员!”
新农村建设的舞台上,万名农村工作指导员的身影活跃在乡村田野。他们沉下身心,深入农村基层,倾听群众呼声,实实在在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
先进性的号召在瓯越大地上产生了强烈共振,结出了“满意工程”的硕果,催绽了百姓的笑颜。
回眸过去,正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丰富实践,铸就了温州发展的中流砥柱,谱写了温州令人瞩目的新成就。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坚信,党的先进性建设,必将成为温州新一轮发展的不竭动力,在温州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谱写出更华美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