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工商局昨日权威发布2007年春节期间流通领域食品质量监测公告:抽检163批次商品,经检测,合格135批次,不合格28批次,涉及酱油、炒货、鸡精、食用油、粉丝、味精、大米、年糕、黄酒、葡萄酒等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十大类食品。
温州市工商局2007年春节十大类食品抽检不合格产品名单
温州网讯 炒货“太甜蜜”、年糕“人工漂白”、味精掺了大量的盐……昨天,市工商局公布了2007年春节节前食品专项抽检结果,抽检的163批次食品中,28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近两成。其中,年糕、炒货、味精三类产品问题比较突出。
在抽取的19批次炒货商品中,酸价、过氧化值和甜蜜素超标是造成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据了解,酸价、过氧化值超标,会引起腹泻等胃肠不良反应,影响正常消化吸收;如果人体摄入过量甜蜜素,“太甜蜜”会对人体肝脏和神经系统造成损害,对代谢排毒能力较弱的老人、孕妇和小孩危害更明显。
抽查的年糕合格率也不容乐观,二氧化硫超标比较严重。摄入二氧化硫可能使呼吸系统功能受损,加重已有的呼吸系统疾病。添加二氧化硫给年糕“漂白”成为一些不法商家的牟利手段。另外,酱油在生产过程中过量添加水、味精里面掺入大量盐等问题也较多发现。
据市工商局消保处处长孟清弟介绍,工商部门将责令相关经销企业将被判定不合格的商品全部下架。
朱奕 赵军
一、酱油 缺的是主要成份
本次抽查酱油商品共16批次,合格14批次, 不合格率12.50%。
主要问题:
(一)氨基酸态氮、全氮不合格。主要原因是部分企业制曲发酵条件差,在生产中过量添加水,导致该指标低于标准要求和生产企业为了降低产品的销售价格而不惜牺牲产品的质量。
(二)标签标注不规范。本次抽查中有1批次酱油的标签未标明酱油的适用范围(用于佐餐和/或烹饪)。
二、炒货 过氧化值超标会引起腹泻
本次抽查炒货商品共19批次,合格13批次, 不合格率31.58%。
主要问题:
(一)酸价、过氧化值超标。若酸价严重超标,会影响正常的消化吸收;若过氧化值严重超标,会引起腹泻等胃肠不良反应。
(二)甜蜜素超标。
(三)水分超标。水分含量高,在储藏过程中容易霉烂变质,失去食用价值。
(四)净含量不符合标准要求。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偷工减料,或在产品的包装过程中缺乏对产品的计量控制导致的。
(五)标签标注不规范。未标明食品添加剂名称(糖精钠)。
三、鸡精 主要指标不达标
本次抽查鸡精商品共13批次,合格12批次,不合格率7.69%。
主要问题:
(一)谷氨酸钠含量不达标。谷氨酸钠是衡量鸡精产品质量的主要指标。在鸡精的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食盐,降低了谷氨酸钠含量。
(二)呈味核苷酸二钠含量不足。呈味核苷酸二钠是衡量鸡精鲜味的指标,具有调味的功效,而且它和谷氨酸钠结合,能让鸡精的鲜味更柔和,口感更圆润、丰满,且香味更浓郁。
(三)氯化物含量超标。
(四)总氮含量不足。氮是鸡精里显示鸡肉含量的重要指标,在一定范围内含量越大,鸡精的品质越好。
四、食用油 清晰透明的质地好
本次抽查食用油商品共15批次,合格14批次,不合格率6.67%。
主要问题:
(一)透明度不达标。食用油的透明度高,水分杂质少,质地就优良。优质的植物油静置24小时后,应该是清晰透明、不混浊、无沉淀、无悬浮物。
(二)脂肪酸组成(棕榈酸)不合格。脂肪酸组成是分辨食用油真伪的重要特征指标,纯正的食用油是有相应的脂肪酸组成的,不同的油脂,其脂肪酸组成成分基本是固定的。
五、大米 标签未标注质量等级
本次抽查大米商品共15批次,合格11批次, 不合格率26.67%。
主要问题:
标签标注不规范。本次抽查中发现4种产品的标签不规范,均表现为未标注质量等级。
六、粉丝 未标注净含量
本次抽查粉丝商品共14批次,合格13批次, 不合格率7.14%。
主要问题:
粉丝的标签标注不规范。本次抽查中发现有一种产品的标签不规范,表现为未标注净含量。
七、味精 以盐替代谷氨酸钠
本次抽查味精商品共15批次,合格11批次,合格率73.3%。
主要问题:
(一)谷氨酸钠含量不达标。
(二)氯化物含量超标。
(三) 5'-鸟苷酸二钠不合格。
造成以上三项目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一些企业在味精生产中只加入少量“谷氨酸钠”和“5'-鸟苷酸二钠”成分,而添加大量的盐充填,靠低质量低价格占据市场。
(四)干燥失重不达标。
(五)标签标注不规范。
八、年糕 漂白了中看不中吃
本次抽查年糕商品共8批次,合格5批次,不合格率37.5%。
主要问题:
(一)二氧化硫不合格。二氧化硫溶液用来浸泡食物,不仅能起到防腐、延长食物保质期的作用,而且还能使食物表面保持新鲜光泽。但摄入二氧化硫可能使呼吸系统功能受损,加重已有的呼吸系统疾病,还会使人产生喘气、气促、咳嗽等症状。
九、黄酒 并非越甜越好
本次抽查黄酒商品共17批次,合格14批次,不合格率为17.65%。
主要问题:
(一)非糖固形物不合格。同一类型的黄酒中,非糖固形物越高,黄酒的品质越好,口味越佳。
(二)甜蜜素不合格。黄酒属于发酵酒,发酵酒种不得添加甜味剂(甜蜜素),但有些商家为了改善黄酒的口感添加了甜蜜素,导致产品不合格,黄酒中添加甜味剂,会影响酒的真实属性,混淆黄酒的品质。
十、葡萄酒 总糖决定口感
本次抽查葡萄酒商品共31批次,合格28批次,不合格率为9.68%。
主要问题:
(一)干浸出物不合格。干浸出物是葡萄酒不挥发成分减去总糖所得的物质成分,是反映葡萄酒的原汁含量多少的主要指标,直接影响酒的香味。
(二)总糖不合格。总糖主要是以葡萄糖来计。不同类型的葡萄酒总糖含量不同,它是决定葡萄酒口感的重要因素。
(三)酒精度不合格。
(四)标签标注不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