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金的盘越来越大,认购时间越来越短,投资者对基金的热情越来越高,一些人生怕去迟了买不到基金,而一些老的基金却在这个时候选择大幅度的分红。有人说,目前投资者对基金的认识存在着很大的误区,也有人指出,该给基金降降温了。
买基金喜新厌旧
“现在买基金也扎堆了,就像前几年买房子一样,需要排队。”不久前,嘉实策略增长基金发行,以往一只基金需要认购半个月甚至更久,这只基金一天便完成了认购份额,且创下了单只基金认购额超过400亿元的神话,我市的代销银行与证券公司出现抢购的现象。某银行负责人说起那一天的盛况,连连说想不到,就像当年买房子一样。
记者了解到,那天抢购基金的很多市民是第一次接触基金,他们看到了基金这一年来的价格不断增长,于是也想在基金这个领域发一些财。迟了怕买不到,是很多人那一天里最担心的事情,因此出现抢购也就很正常了。
“这明显是个认识的误区。”银河证券温州营业部有关人士说,温州的一些市民把买基金与买房子等同起来了,但实际上,基金是随时可以买的,开放式基金只要过了一个短暂的“封闭建仓期”后,就可以随时买进卖出,且不受份额的限制。特别是那些老的基金,每天都可以买进,不一定每个人都要赶在新基金认购时买入。
但是温州市民真的很“喜新厌旧”,对新基金情有独钟,对老基金视而不见。银河证券温州营业部是基金代理最全面的机构,代理我国现有的100多只开放式基金。也就是说,目前所有的开放式基金,都可以在该证券公司买到。据该营业部的数据统计,即使今年开放式基金的业绩如此之好,出现市民抢购的现象,老基金依然少人问津。现在该营业部一个月的老基金申购量基本上都不到100万元。与之形成鲜明的对比是,嘉实策略增长基金认购的那一天,该营业部的认购量就达到了1600多万元。这一天一只基金认购的金额,比另外100多只基金一年的申购金额还要大。
对老基金认识不够
该营业部副总经理陈爱萍说,出现这样的情况,说明市民对基金的认识还不全面,尚有不少的误区。首先是以为买基金“过了这村就没这店”,认为一只基金卖完了,就没有机会再买了。其实基金不像房子,也不像股票,受到份额的限制。一般情况下,开放式基金在过了“封闭建仓期”之后,就可以随时买进了,完全不用担心基金会被买完。
另外是投资者的“恐高心理”。有关统计数据表明,今年股票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约80%,这就是说,原始净值1元的基金,现在平均价格1.8元,很多已经超过了2元。一些对基金的运作情况不清楚的人会以为,2元以上的基金,现在买入,每份需要2元以上,以这样的高价位买进,不如买入净值1元的新基金。其实,这里说的2元以上,一般都是指累计净值,事实上,开放式基金在净值达到一定的程度时会选择分红,让净值恢复到一定的水平。如广发稳健增长基金,累计净值是2.2068元,但目前的净值仅仅只是1.0868元。现在买这只基金,一份只需要1.0868元,比新基金的价格高不了多少,因此完全没必要“恐高”。
还有就是费用问题,有的人认为买老基金的手续费比新基金高得多,其实并不是这样。一般新的基金认购费率是1.2%,老基金的申购费率是1.5%,相差并不大。而且,现在到一些证券公司买基金,在手续费上是可以打折的,打折之后的费率相差更小。
老基金有很多优势
陈爱萍认为,投资者除了存在这些认识的误区外,也没有认识到老基金的优势,这种优势是新基金不具备的,就是在资金周转上更方便。虽然开放式基金被认为是随时买入随时卖出,但是实际上,基金的买卖都是采取“T+2”的模式,即资金打入基金账户2天之后,才能确认你已经拥有了基金,同样,你在选择赎回基金2天后,资金才能到你的银行账户。不过新基金却没有这个优势,在新基金完成认购后,基金公司会对募集的资金做一个封闭建仓,短则一个月,长则三个月,在这个封闭期内,投资者是不能提取资金的。
如果投资者买了一只
新基金后,钱临时有急用,如果基金还处在封闭期,那也没办法赎回。老基金则不存在这个问题。
老基金还有一大优势就是投资管理比较成熟,稳定性较强。一只老基金,通过一段时间的运作,成败得失都能体现在净值上,因此选择时,可以参照它的业绩。而新基金怎么运作,没有业绩做参考,到底运作水平如何,投资者心里没底,无形中也有一种风险存在。
老基金集体大分红
新基金的盘越来越大的同时,老的基金最近却选择了大幅度的分红。日前,记者从广发稳健增长、南方积极配置、万家公用基金等网站上看到分红公告,这些基金公司几乎同时发布大比例分红方案,其中广发稳健增长基金每10份基金份额分配红利8.00元,南方积极配置基金每10份基金份额拟派发现金红利6.70元,万家公用基金每10份基金份额分配红利4.60元。
对于基金的大幅度分红,有人认为是基金公司对目前的市场的看法已经发生了改变,需要兑现收益,落袋为安。“如果继续看好后市,明智的选择应当是将利润继续投入股市;但现在如此之多的基金公司选择将浮赢兑现,对短期风险的忧虑恐怕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当然更多的人认为这只是一种很正常的做法。一业内人士认为,基金分红有利于投资者投资基金的积极性,通过分红可以刺激更多的投资者进入基金领域,因此并不是对市场有什么新的看法。随着基金业绩的持续看好,分红也会变得更加频繁。
基金风险隐现
对于新基金的发行热,上周国内主要证券媒体报道“证监会降温基金发行热”。对基金管理公司的规范运作及风险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对此,基金界人士有不同看法。一位基金公司人士表示,报道内容实际上是前次证监会召开的基金联席会议的纪要,只是其发表的时间正好赶上了嘉实的超大型发行,所以在时点上给人以降温的感觉。另一位基金界人士则表示,证监会实际上已经在降温。近期新基金的审批基本上已经停下来了,这说明证监会在放慢新基金的发行速度。“像所有的投资品种一样,到了狂热的地步,风险就会出现,相关的监管部门也就有必要用政策进行干预。”我市某银行人士说。
对于新基金发行的“高热”,部分基金界人士表示,很难指望今年特殊情况下的基金表现会在明年得到复制。该人士表示,实际上,开放式基金在国外运作得并不成功,开放式基金业绩的好坏跟大市走向关联度非常高。这么多资金进入股市,推动市场走高,隐含着风险。因此,在看似繁荣的情况下,投资者应该警惕潜在的风险。
□商报记者黄泽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