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温瑞塘河治理已有6年,但河水黑臭现象依然存在。温瑞塘河指挥部调整治河方略,立足“让一部分塘河先清起来”,得到了专家们的首肯。前不久,市区三条主要河道——蝉河、山前河、汇车桥河的整治示范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已出台,计划于明年动工,后年完成,让三条河道彻底告别黑臭,达到“水清景美”的效果。
治理抵不住污染
塘河难以承受污水之重
塘河治理事关市区的生态环境,也事关市民的切身利益。塘河非治不可,但治理谈何容易。
带着塘河污染的问题,记者前几天走访了市区蝉河沿岸居民。这里高楼林立,沿河景观造型别致,但河水污浊不堪,高楼在河水里几乎没了倒影,河坎的排污口依然不断地淌着污水。
据沿河两岸的居民反映,一到夏天,微风吹过,便是阵阵恶臭。尽管河边的休闲场所环境清幽,但几乎无人光顾,都被臭气熏跑了。“水质污染之后,夏天蚊蝇也特别多,挺烦人的!”居民们抱怨。
记者在蝉河河口发现,河里河岸均倾倒着不少垃圾,排放的污水也因为无法纳入排污管,而直接流入河中。河道污染如此严重,实在出乎意料。
地处闹市区的蝉河尚且如此,其他河段可想而知了。温瑞塘河流域面积大,河网密布,错综复杂,治理并非易事。现在的问题是,治理总是跟不上污染的速度,塘河管理部门经常调水予以冲洗,但刚被冲洗的河流又很快变了色。由于污水收集与处理系统的不完善,生活污水直接入河现象较为普遍,每天排入塘河的生活污水达40余万吨,成为塘河流域最主要的污染物。
温瑞塘河是市民的“母亲河”,整个流域面积740平方公里,水域面积22平方公里,蓄水量6500万立方米,水系河网总长度1178公里,其中主河道长33公里。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温瑞塘河水系产生了诸多水环境问题,特别是水污染越来越突出,水体普遍黑臭。
6年投入21亿
“黑河”渐渐缩短缩小
尽管目前治理进度缓慢,黑臭现象仍然存在,但通过治理,至少使黑臭现象“时间被缩短,范围被缩小”,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经过6年的治理,市区66条河流中目前仍存在黑臭现象的约有10条,可见治理成效还是非常明显的。
上世纪80年代初,温瑞塘河很少遭受污染,河流的自净能力比较强,甚至有个别地方的塘河水还被两岸居民作为饮用水源。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多,水污染急速加剧。据我市水资源监测机构今年4月的监测数据显示,市区28条内河37个断面所有断面水质为劣Ⅴ类,其中氨氮量超标近15倍,严重污染的河流占近半数。
我市从2000年开始大规模着手整治温瑞塘河。整治坚持以治水为中心,实施了河道清淤、污水和垃圾收集处理系统建设、重点污染源整治、景观工程建设、河道保洁养护、塘河保护宣传教育等一系列工程与非工程措施,整治和保护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至2005年底,全社会共投入资金超过21亿元。通过治理,建成了一批截污治污基础设施,削减了部分进入塘河的污水量,温瑞塘河水质有了一定的改善,尤其是水体黑臭势头初步得到了遏制。但从总体上看,目前塘河水质污染问题仍没有根本解决。
生物修复试牛刀
横河重现昔日鱼虾游
市区横河的治理是具有代表性的示范工程之一。
横河又称双井头河,东起与吕浦河的汇合口,西至民航路,是一条盲肠河,全长950米,平均宽度约25米,平均水深约3米。因长期受纳周邻生活污水,导致水质污染严重,河水主要靠排污和雨水补充。由于该河两岸的截污工程尚未全部完成,民航路河流断头处每天有800多吨污水排入,再加上沿河尚有6个排污口,主要是沿河居民日常生活污水、餐饮废水等。经市环境监测站对河段水体进行监测,结果水质大大超过五类水质指标,为严重黑臭水体,全年大部分时间水体发黑发臭,其水体生态链严重受损,基本丧失自净功能,对周边区域的居民之生活、工作及生存环境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横河因此被称为“死河”
2003年实施的“横河污染水体生物修复和水生态重建示范工程”初试牛刀,在横河部分截污的情况下进行生物修复试验。通过微生物(菌类)、水生植物(荷花、芦苇、睡莲)和水生动物(鱼、螺)的配置,分解和吸收水体中的污染物,达到水质净化的目的。经生物修复后的横河,其水体自净能力大为提高,原先的黑臭水体基本恢复到景观水质要求。修复后的水体出现大量鱼类回游并产卵繁殖,水体生物链得以恢复,达到人工重建良性水生态系统的目的。
誓将浊水变清流
水体能见度超50厘米
历届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一直关注温瑞塘河治理,他们在议案和提案中力荐生物技术治理塘河,认为这种方法可以避免二次污染等。
蝉河-山前河-汇车桥河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指出,通过沿河截污、底泥疏挖、水体交换、水质净化及生态修复等系列工程进行治理,采用水体交换净化和曝气技术,达到“流水不腐”,以提高水体透明度,从而消除这几条河道的黑臭现象。其中,数项技术均属首次在塘河治理中应用。温瑞塘河指挥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沿河截污就是在河道底部设置污水截污水管,将各个漏排污水口通过截污支管接入干管,截污干管最终连接到市政污水井,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根据规划,“十一五”期间,我市将投资25亿元,建成500公里污水管,并按照专项规划、分片实施、雨污合流、截污纳管的要求,加快排污管网及污水处理厂的建设,逐步形成“一城一网”的截污体系,为市区安上覆盖完善、功能强大的地下“净化器”。今年以来,我市已建成排污管网28.08公里,完成年度计划93.6%。不少原来直接排入塘河的排污口,已接入城市排污管网中。
同时,通过砾石床、浮床、生态填料等工程,降低河流中污染物的含量,此项工程采用日本的两项专利技术和一些被公认为目前世界上领先的水污染处理技术。此外,为达到水质长效改善的目的,将在山前街和南塘河交汇口等处设立5个水质监测点,实行动态管理。家住联合广场的王先生说,这河水早该治理了,这么高档的住宅、这么时尚的建筑与黑臭的河水真的很不匹配。得知这里将实施示范工程,王先生欣喜地说,塘河清了人也会延年益寿。
这项示范工程将投资3000多万元,通过治理以改变目前河流普遍水质差的状况,使水体能见度达到50厘米以上。
需走十年治河路
拟分片建设示范工程
根据塘河治理规划,塘河治理在10年时间内,将投入80多亿元用于治理塘河。实际上,每年真正到位的资金仅为计划数的一半。这意味着,治理时间将会有所延长。
市温瑞塘河整治工程指挥部副指挥张俊凯介绍,中国城市河流水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的高级专家们曾聚首温州,对温瑞塘河治理进行会诊,理出了一条“让一部分塘河先清起来”的新思路,这使“治河人”豁然开朗,继而达成共识。专家认为,不能再撒“胡椒粉”,而应当集中精力实施示范工程,分类、分片、分区和分段治理,同时点面结合,推动治河进展。
采取生态修复技术,是今后治理河流污染的趋势。但针对不同的河道,根据其分布特点,会作适当调整,以适合它的治理方式,从而取得最好的治理效果。
温瑞塘河综合治理已进入以治理水污染为主要内容的科学治河、理性治河阶段,任重而道远,并非一时之功。“让一部分塘河先清起来”该是最有效的治河办法,相信会使温瑞塘河生态环境有个根本性的改观。(记者 王明江 通讯员 林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