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剑平是温州大学法政学院大三的学生,离毕业还有一年多时间的他,近日在学校创建了“宏拓工作室”,工作室并不大,只有十来个人,但成员都是在校学生。孔剑平说,创业是每个大学生渴望的,只要有一个平台,他都会去努力。
几百元钱带来创业行动
对于为什么要创业,孔剑平说,可能是受家里影响,家里是办公司的,所以从小就有创业想法。而让他在大学里萌生创业想法的是因为几百元钱。
孔剑平说,他认识一个学长,是办大学城网的,学长让他一起推销学城卡。于是他就一个寝室一个寝室地去推销,为了不被人看“嫩”,他把自己说成大二或大三的学生。结果推销得很成功,孔剑平也拿到了相应的几百元报酬。孔剑平说,当时真的很开心,这是进大学的第一笔收入,也让他开始去寻找创业的途径。
对于办工作室来讲,孔剑平说,自己是法律专业的,知道如何避免触犯法律,再者,这对以后走入社会,也是一笔难得的经验。同时,还可以为同学们的勤工俭学提供机会。
对外找人合作
孔剑平说,他现在创立的工作室是想针对学生广泛的消费市场找一些校外的合作者。工作室的活动范围主要包括为社会和学校相关组织提供信息咨询服务,为合法培训学校提供招生代理服务,在学校组织相关的学生服务活动和其他合法活动等。
孔剑平说,在工作室成立之前,他已经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他曾经做过一些市场调查调研工作,如为一个化妆品公司在温州的总代理做过几百份的问卷调查,收到了上万元的回报,因此做信息咨询服务他比较拿手;而学校对培训机构来讲是一个很大的市场,很多学生都有意向去参加一些专业资格证书的培训。目前,他还在计划开展代售车票、机票等业务。
在校生创业应理性
温州大学就业处处长胡伟国表示,学生在校期间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在目标指导下去创业为将来打一个基础,缩短社会化进程,学校是肯定这样的做法的。如果有需要,学校还会给予他们指导与帮助,引导他们正确创业。但是,学生必须处理好一些关系,创业与学业孰轻孰重;创业与自己以后职业关系,要为自己将来的职业目标奠定基础。
温州大学法政学院副书记金南松说,学生要创业,他们一般都比较支持,但有两个要求,第一必须合法,第二是为一些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学生提供勤工助学的机会。他们是鼓励学生创业的,让学生通过在校期间积累的实践经验锻炼自己,为以后发展铺路。商报记者 吴数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