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网讯 夏天什么卖得最火,除了空调电扇,就数大街小巷的各式冷饮、刨冰了。夏天冰冷食品不能乱吃,这是医生的建议。上周,鹿城区卫生监督所就对市区一些街头冷饮店进行了突击检查,结果发现卫生情况不容乐观。
自制冷饮卖得挺火
将几种冷藏的罐头饮料一搅拌,装在一个塑料小杯里,就成了一款街头自制冷饮。昨天,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像这样价格在一两元之间的自制冷饮销路非常不错。
虽然现在学校放暑假了,可是学校旁边的小店可没因此歇业。市区西城路小学附近的一家小店就经常被打完球的孩子们“包围”。“这里的‘可乐’比瓶装的便宜,所以我们都会来这里买。”一个手抱篮球的小男孩告诉记者,这里大杯的“可乐”只要1元,小杯的5角就够了,而且“雪碧”、“醒目西瓜汁”等都有。记者试图从店主口中探知这些饮料的来源,无奈店主一直“守口如瓶”。
冷饮店里一些简易包装、随身携带的软包装饮料也非常畅销。在市区公园路附近一家食品小店里,记者买了一杯绿豆汤,结果发现杯子里明明装的是绿豆,食品标识上写的却是“珍珠奶茶”,既无生产日期,又无厂名。
检查发现问题颇多
上周,执法人员主要针对市区五马街、纱帽河、谢池巷等人流密集的闹市街头,进行了突击检查。检查过程中发现,无证经营和存在安全隐患的情况非常突出。在谢池巷一家小冷饮店,门口的小型即冲式冷饮机正在调制果汁。边上的冰柜里放着橘子、枇杷、黄桃等冷饮,几名顾客正吃得津津有味。当执法人员要求店主出示卫生许可证时,店主一会推托说证件不在店里,一会又解释店刚开不久来不及办证。执法人员表示,这家店曾被他们取缔过多次,是典型的“钉子户”,而这里出售的罐头冷饮也没有任何进货凭证。
鹿城区卫生监督所负责人告诉记者,冷饮进行了冷藏并不表示就是卫生、安全的。冰柜频繁开合,冷饮很容易受到污染,极易引起微生物大量繁殖。此外,基本卫生设施不全,消毒措施不落实,个人卫生不佳,贮存、运输不当,也可使冷饮食品受到污染。像这样令人担忧的冷饮小店,检查中查获不少。
夏天冷饮不要乱吃
无论是卫生执法人员还是医院的医生,都认为夏天冷饮不能乱吃。
“夏天孩子特别喜欢吃花花绿绿的冷饮,因此特别容易得肠道疾病。”温州医学院附属二院育英儿童医院的陈旭医生告诉记者,吃多了冷饮,会引起孩子腹泻、腹痛、咽痛及咳嗽等症状,甚至诱发扁桃体炎。“最近来看门诊的病人中,很多都是肠胃不好的,其中乱吃冷饮把肚子吃坏的不少。”陈医生认为,幼儿的胃肠功能尚未发育健全,黏膜血管及有关器官对冷饮的刺激尚不适应,不管食用的冷饮是否卫生,都少吃为好。家长可以多给孩子吃些新鲜水果,如苹果等,西瓜要注意是否新鲜,不要放置太长时间,以免变质。总之少喝碳酸饮料,不要多喝太冰的饮料,多喝开水。
鹿城区卫生监督所副所长陈慧提醒市民:吃冷饮一定要选择证件齐全的店铺,还要检查营业者的健康证。无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的冷饮店,很难保证食品的质量。此外,鹿城区卫生监督部门也将继续加大对市场冷饮产品的检查。(记者 夏婕妤 实习生 王哲孟 通讯员 陈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