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美镇岩联村的雨伞加工点。秋露摄
温州网讯 “家里3岁的小孩正上幼儿园,我除了负责一日三餐外,其余时间闲着没事干,打点散工赚饭菜钱也不错。”把孩子送往幼儿园后,陈美云便到村里的礼品加工点干活,每天至少有20元收入。在苍南县观美镇,像陈美云一样的留守人员中,现在已有400多人在该镇的5个来料加工点找到活干,且有较为满意的收入。
这几天,该镇楼下村两层的村办公楼正赶着加层,就为了给礼品加工增加场地。原来,10天前,该加工点接到浙江如意礼品工艺有限公司的3笔加工订单,规定时间内要加工出口美国10万多只礼品牌、4万多套礼品袋及2万多根如意绳。40多位工人和货物已将村办公楼的二楼空间占满,新一批成员也即将加入,该村不得不扩大场地,另外安排容纳100人。
这40多人是清一色的农村妇女,周宋辉在其中算是最“资深”的了。旁边一位工人很流利地帮她算了一笔账:周宋辉一天至少可以加工130条如意绳,以每条0.2元的工钱算,她一天至少可以收入26元,按照目前的订单情况看,礼品加工的活儿一般不会出现断货,这样一来,一个月800元的收入对周宋辉来说基本不成问题。听着这笔还算不错的收入账目,本无收入来源的周宋辉乐了。
楼下村村委会主任洪振表告诉记者,由于加工活一般以计件算工钱,工人们往往趁一日三餐时间干完家务活便自觉开工。现在该加工点已承接3种礼品的加工,并正不断增加品种和数量,工人们基本不会因断货而闲着,有时为了赶货还要加班。
留守妇女找到赚钱路子了,可留守人员中不可忽视的男丁同样也有就业需要。据当地农户反映,种植大棚蔬菜收成好的一年可以有个1.4万元收入,倘若不顺利顶多只能拿个2000元,甚至还要赔本。于是,不少种植户退出务农行列,进城不成便选择留守。“由于靠山区,我们这里耕地也不多,平均一户村民大概只能分到2分耕地。”观美镇委组织委员张加友说,遇上农闲时期,种粮农户就更空闲,现在有一部分人也加入加工的队伍。
在该镇岩联村的晴雨伞加工基地,村民苏如切正利落地给加工完毕的雨伞做验收。晚上他在金乡镇一家公司上班,白天闲着没事就做起加工雨伞的活。他指了指身旁一位工人,向记者介绍:“他一直以种田为生,2分耕地本来就没太多农活,一旦遇上农闲,就更闲得慌,前几天他就到这里来加工雨伞,一天也有几十元的收入。”
走“反哺路线图”的成效除给留守人员带来就业外,还能使村集体经济得到壮大。应来料加工项目建设的需要,观美镇特地将原镇企业站更名为观美镇新农村建设事务所。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由该事务所以借款的形式,村集体、个人合资成立来料加工厂,村集体所占比重原则上占五分之一至三分之一。加工厂从来料加工费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管理人员工资、费用和利润,利润按股份分成。村集体分得部分按照2誜8,即80%要用于归还事务所借款,直到偿还完毕,之后以1誜9比例,即村集体所得利润90%,事务所占10%。(记者 缪小霞 报道组 陈雪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