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集结出发之前,特警们都要对枪械武器进行检查
1月16日下午,戴警官在开车巡逻
执勤防暴警察接受市民询问
对可疑分子进行拦截盘查
两名骑摩托车者接受盘问
两名票贩子被逮个正着
据统计,市特警支队实施对重点区域的重点防范以来,2005年12月份,市区东片“两抢”发案率和机动车盗窃发案率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5%和26%。
感谢市特警支队政治处支持
调查主题:过年了,取钱了,回家了,群众最担心的便是被抢。警察同志是如何保护群众的财产安全的呢?
调查执行:商报记者/林山闽 金俊 文/摄
调查缘起:年关将至,我市公安机关开展了冬季大巡防活动,各个警种协同作战,为春节“保驾护航”。全副武装的防暴警察也首次亮相,引起市民的极大兴趣。
特警齐上阵防“两抢”
去年12月21日,温州市公安局在人民大会堂广场举行“冬季大巡防”誓师大会。
迄今为止,全市公安机关通过“冬季大巡防”共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对象2280人,其中刑拘517人,破获“两抢”案件203起,抓获嫌疑对象189人。11月和12月,全市“两抢”案件数量比去年同期分别下降8%和12%。
温州市公安局第一次将特警支队的全部兵力派上了同一个战场。防暴大队和机动大队,这两支专门针对暴力、恐怖等恶性案件和防范群体事件的精锐部队,第一次以作战状态出现在市民面前。他们和巡警大队相互协作,合理分工,营造出挤压犯罪空间的高压态势。
特警支队将所有兵力都集中在了几个重点区域,实施重点防范,金融网点和车站成为重点盯防目标。
熟悉地点变得陌生
今年1月16日下午2点,记者坐上了戴警官的巡逻车。从特警桥到火车站,记者发现,一个个曾经熟悉万分的地点变得再度陌生起来。原来在他眼里,某个银行不只是存钱取钱的场所,而是意味着多少起抢劫案件;某一座外观宏伟的大厦,意味着违法票贩子的聚集区;某个死胡同,意味着追捕罪犯的终点……
在戴警官娓娓道来的讲述中,记者面前宛然展现了一张惊心动魄的犯罪地图。
歹徒被逼入死胡同
巡警大队的干警们个个充满热血、智慧和勇气。在他们的字典里,找不到放弃两个字。
戴警官是特警支队巡警大队二中队的指导员。前几天,他在巡逻途中接到指挥中心信息,一个飞车抢夺分子在五马美食林抢了一个妇女的手袋,疯狂逃窜。凭着直觉,他认为对手会选择往车站大道方向走,于是他与同事一起在车站大道旁的一个巷子口守候。没多久,劫犯骑着摩托车过来了,那时候,他们已经放松了警惕,速度减缓,神态悠闲。可是戴警官一眼就觉得可疑,马上靠近对方,结果一场飞车大赛,歹徒最后被逼入了死胡同,连人带车摔倒,束手就擒。
火眼金睛瞄准“猎物”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许多犯罪分子往往还没有下手,正在寻找作案目标,便束手就擒了。被抓后罪犯很不服气:我只是和别人一样走路,衣服、长相都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为什么警察不找别人盘查,偏偏寻我晦气呢?
警官们便指出了他们身上露馅的地方:你的头发、你的眼神、你的衣服、你的走路姿态……从头到尾一口气说下来后,被抓的歹徒脸上露出了敬佩的神情。
之所以能够在一个转眼的瞬间捉住“猎物”,究其原因,便是警察们长期锻炼出来的一双火眼金睛,他们不断分析总结,掌握了各种类型的犯罪分子的特点。
飞车抢夺嫌犯特征
对于如何识别飞车抢夺嫌犯的特征,身经百战的特警们总结出了一套经验。
头盔系得很紧,脖子上快要勒出血痕来了,为了防止摔倒后脑震荡;
多穿牛仔裤,防止倒地时擦伤;
脚踏运动鞋,万一车子坏了,还可以和警察比赛耐力;
摩托车总是保持点火状态,为了方便启动和加速;
摩托车挡板是中间加了钢板的,防止被车子撞到后散架,更为了保护腿部不会受伤;
刹车一般改成脚刹,因为手刹在高速状态下不安全。
车牌一般都是有的,只是故意将号码弄得很模糊,让人看不清楚。对最后一点,戴警官作了特地强调。许多人都以为抢夺分子的车一定是无牌照的,其实不然。因为没有牌照的车子很醒目,可能还在街上逡巡时,就被交警给拦下来了,他们一般不会冒这个低级的危险。
荷枪实弹威慑犯罪
当报纸上刊登了荷枪实弹的防暴警察在车站巡逻的照片时,许多人也许会跟记者一样冒出这样的疑问:该不会是玩具枪吧?更多的怀疑是:里头真的有子弹吗?
在亲身触摸了冰冷的枪管,掂量了沉重的弹匣之后,记者觉得当初冒出这样的疑问真的很傻。
其实很多人会有这样的想法,如此兴师动众是否有杀鸡用牛刀的嫌疑?但是警力不足,春运期间犯罪高发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动用防暴特警,是缓解压力最有效,也是最直接的手段。
防暴大队的陈警官告诉记者,其实他们才不爱带着沉重的大家伙在街上大摇大摆呢,(背这么重的装备,想摇也摇不起来了)他们早已经过了为显摆宁愿活受罪的初级阶段。因为这是职业要求。
就算没有这些家伙,他们面对犯罪分子也毫无惧怕的道理,因为每个干警都是一个可怕的战斗武器。
有个趣闻,前段时间全市公务员大体检,特警支队干警们的体检结果是:生理机能的健康程度平均比实际年龄小了4-5岁。在其他部门的普遍情况是:身体机能老于实际年龄。
小姑娘喜欢防暴警
时间:17日下午4点30分;天气:阴霾。
地点:车站广场
人物:左边是一对身着作战服,肩背微型冲锋枪的防暴警察,右边是一名返工人员焦急询问的脸。
记者想起了鲁迅先生的一句经典: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于是乎,用相机记录下了这个看似平常,却耐人寻味的瞬间。
记者向广场上的候车人员做了个简单的随机调查
“看到他们会敬而远之吗?”
“怎么会呢,拿着枪又不是对着我们,我们是受保护对象啊。事实上我们看到他们很有安全感。”
“嗯,他们的服务态度蛮不错的,基本上有问必答,除了不懂的之外,呵呵……”
“我喜欢向他们问路,他们看起来多帅啊……”
提供最后这个回答的当然是小姑娘了。这个年代,既然可以有那么多人喜欢超女,难道喜欢防暴警察还需要更多的理由吗?
DV记录警察故事
在刚刚结束放映不久的香港新片——《猛龙》中,F4之一的吴建豪扮演众明星的小头头。他随身携带的一台DV机让观众印象十分深刻,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机器总在运转。他的口头禅是:人的记忆是不可靠的,只有把它记录下来才是真实的。
不知道是谁剽窃了谁的创意,戴警官也有这样一台DV机,而且已经用了好几年了。
戴警官常年在路面与犯罪分子正面接触,他意识到:精彩的瞬间竟是如此的短暂和易逝。喜欢拨弄小玩意儿的他便想起了用DV来记录,也许,将来的人们可以在这里看到原版的《警察故事》。
原本从事摄像工作的记者总算长了眼,原来DV还可以这样拍的:可以偏色,可以构图难看,可以焦距不实,可以……但是只有一点要求,那就是真实,一种让人喘不过气来的真实。只是最让记者感到遗憾的是:在最精彩处,画面便发生了地震,因为沉不住气的戴警官已经扔下机子冲了出去……
其实比DV更精彩的,是警官们的亲身经历。
戴警官用DV拍摄的抓捕现场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