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对不久就会建好的新房子,灾民林博旺喜上眉梢。卢春雨摄
平阳县水头镇早已恢复了昔日的繁华与喧闹。而台风“海棠”使这里变成一片汪洋,记者被困两天两夜的情景,仍历历在目。当时受灾的人们,现在的生活还好吗?带着这份牵挂,我们走进了他们的家。
我们走进灾民林博旺正在建的新房,这是靠着乡里乡亲的帮助实现的;
我们走进15岁初中生王加度家翻建的房子,这是靠着政府补助实现的;
我们走进在水头务工的湖北人李伍菊的家,这是老板出钱给她租的。
在冬日寒意里,他们在不同的新居,感受着相同的温暖。
要在新家里吃除夕团圆饭
重访灾区,我们第一个要找的是金塔村村民林博旺。今年53岁的林博旺,家境贫寒,一家7口原来住在一间低矮的老房子里。在今年第13号台风“泰利”中,低矮砖木结构旧屋被夷为平地。
临近中午,我们在镇民政员吴魁东的带领下,终于找到了老林,因为请来建房的工人回家吃饭了,所以在新房的工地上老林一个人在忙活。他暂住在四弟家,而重建的新房就在他四弟家的边上。一间崭新的两层红砖新房正快结顶。一见到我们,憨厚的老林马上停下手中的活,招呼我们。
“要不是村里乡里乡亲的帮忙,我们是住不上新房的。”老林说,正当一家人欲哭无泪时,乡里乡亲主动借钱给他盖新房。他说,四万多元的建房费,除了政府补助五千,剩下的3.5万元都是大家主动借给他的,“我会尽快把钱挣上还给大家的”。
这时,老林的女儿林肖容正从所读的金塔希望小学放学回家。
“想不想快点住进新房子呢?”我们指着正在建的新房问她。
“爸爸告诉我,再过20来天我们就可以搬进去了,全家还要在新房子里过年呢。”小女孩显得很期待。
爷爷奶奶以后住着踏实些
告别了老林,我们走进王加度的家。今年15岁的王加度,父母双亡,跟着77岁爷爷王孝宽和奶奶一起生活,两位老人又没有什么经济来源。也是在3个月前台风“泰利”中,王加度家的两间低矮砖木屋倒塌了一间,奶奶的头也在那时受伤。
沿着崎岖的山路,我们来到了南山村。正好放学回家的王加度站在家门口,爷爷正在房里做中饭。倒塌的房子已经修好,黛砖里夹进了红砖,一眼就能看出。看到我们的到来,邻居们都笑眯眯地围来。
“房子倒了后,镇里就马上派人送来了救灾款。”加度向我转诉着爷爷的回答。正是有了这笔救灾款,爷爷才能把倒塌的房子建了起来。
“过几天,等房子外墙涂刷好就更坚固了,也好挡风。这样,爷爷奶奶住着也踏实些。”加度说,村里对他们是很照顾的,过年的棉被已经送来了。
过了年后还要来水头打工
“你还记得我吗?”巧的是,原本我们要在离开水头前,与远飞宠物制品厂老板告别的,结果在车间里,意外地遇见了李伍菊。
“当然记得了。”李伍菊也认出了我,马上以笑容回应。结识这位来自湖北恩施市、已经在水头务工5年的李大姐,是在台风“海棠”夜。当4个多月前,在台风“海棠”来袭的晚上,住在民房里的李伍菊等7位湖北老乡,因为水头人的施救才得以渡过难关。当时困在水头的记者见证了这个过程。
“我们已经搬家了,房子是那次台风过后老板给我们租的,老板对我们工人一直不错。”李大姐说,台风过了后她也不会再去想它了,“人总要往前看嘛,那一排的民房也已经拆掉重建了。”在李大姐的指引下,我到了平雁东路,才发现原先的民房已经被推倒重建,民房旧处已成了工地,工人正在热火朝天地施工。
“这就是老板给我们租的房子,是三层楼的,真有台风来,我也不担心了。”在这之前,李伍菊住的是一间低矮的民房,是19间房屋中最危险的,因此“海棠”一来一漫水,一楼的墙全塌了。她说,到了元旦,她就要回老家过年了。
“老板对我们很好,过了年我还要回来的。”李大姐笑着说,早已淡忘了那晚的惊恐。
驱车离开水头之际,路边一块偌大的广告牌上写着:“水头明天会更好。”(记者尤成勇 报道组郑微微)